联系客服

联系客服

400-023-1785

微信咨询

微信扫码咨询

在线客服

顶部

切换栏目
选择分类
单招政策
考试科目
考试大纲
招生简章
报名时间
考试时间
招生计划
招生院校
历年试题
分数线
成绩查询
报考流程
单招培训
开班公告
选择地区
重庆专高职分类
云南专单招
河南专单招
河北专单招
点击筛选
取消筛选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单招资讯 > 正文

2022年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独考试招生文化素质考试大纲(语数英)

2022-12-02
来源:好老师升学帮
阅读 2282
导读:2022年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独考试招生文化素质考试大纲(语数英)

2022 年湖北省高职单独考试招生

文化素质考试大纲

 (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制定)

按照《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 2022 年高职单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》(鄂教 职成函〔2022号)要求,为确保学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,切实维护学校和 考生的合法权益,维护好考试招生工作秩序,特制定本考试大纲。

文化素质考试大纲包括语文、数学、英语三个部分。语文部分参照教育部颁 布的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》,结合我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 际制定;数学部分参照教育部颁布的《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》,结合我省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实际制定(数学符号使用现行国家标准);英语部 分参照教育部颁布的《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》,结合我省各类中等职业学 校英语教学的实际制定。

文化素质考试为一份试卷,包括语文、数学、英语三个部分,总分 200 分, 其中语文 120 分,数学 50 分,英语 30 分。考试时间 150 分钟。

文化素质考试对象为高职单独考试招生考生。

第一部分 语 文

一、考试目标与要求

(一)考试目标

旨在测试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将之运用于实际的能力,着重考查 学生汉字的识记、语言理解及分析综合、表达应用和鉴赏能力。结合高等职业院 校专业培养需要,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的学生。

(二)能力要求

1.识记能力:考查学生识别和记忆能力。要求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常用规范 汉字。

2.理解能力:考查学生领会能力。要求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常用词语(包括 成语),领会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并能作简单的解释。

3.分析综合能力: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。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, 能够归纳要点,概括中心思想。

4.表达应用: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,包括口语和写作 两方面。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能够正确得体地表达。

二、考试内容

(一)语言文字运用

1.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的字音; 2.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;
3.正确使用标点符号;
4.正确使用词语;
5.辨析并修改病句;
6.仿用、变换句式; 7.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(比喻、比拟、借代、夸张、对偶、排比、反复、

设问、反问); 8.语言表达得体、准确(口语交际和书面语表达),能运用简明、连贯、得

体的口语进行交际;能使用规范、正确的书面语进行表达。

(二)文学常识

1.识记重要作家及其作品;
2.了解文体常识。
(三)古代诗文阅读 1.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,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; 2.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词句。

(四)现代文阅读

1.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;

2.归纳内容要点,概括中心思想;
3.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。
(五)写作
实用类文章。 要求掌握常见实用文体的基本特点和格式要素。(会写便条、单据、申请书、

信函、启事、通知、计划、总结等。要求格式正确,表述规范,恰当运用)

三、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

(一)考试形式

闭卷,笔试。考试总分 120 分。

(二)试卷结构

全卷 27 个小题。试题类型由单项选择题、判断题、填空题和写作题构成。

题型 题量 小题分 计分 单项选择题 10 3 30 判断题 10 3 30 填空题 5 2 10 写作题 2 10+40 50

合计 27 120

page3image1651158768 page3image1651159056 page3image1651159344 page3image1651159632 page3image1651159920 page3image1651160208 page3image1651160496page3image1651160912 page3image1651161200 page3image1651161488 page3image1651161776 page3image1651162064 page3image1651162352 page3image1651162640page3image1651162928 page3image1651163472 page3image1651163664 page3image1651163952 page3image1651164240 page3image1651164528 page3image1651164816page3image1651165104 page3image1651165392 page3image1651165680 page3image1651165968 page3image1651166256 page3image1651166544 page3image1651166832

第二部分 数 学

一、考核目标和要求

(一)知识要求

知识是指《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》的基础模块必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、 性质、法则、公式、公理、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,还包括按照 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、处理数据、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。以教育部公布的规 划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。

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、理解、掌握三个层次。 1.了解: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。 2.理解: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(定义、定理、法则等)以及与其他相关知

识的联系。
3.掌握: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、定义、定理、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。 (二)能力要求 能力是指运算求解能力、空间想象能力、抽象概括能力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

能力。 1.运算求解能力:会根据法则、公式进行正确运算、变形和数据处理,能根

据问题的条件寻找简捷的运算途径。 2.空间想象能力:依据文字、语言描述,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,想象

相应的空间图形;能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,或根据条件画出 简单的几何图形。

3.抽象概括能力: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,运用抽象、类比、归纳、综合等方 法,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、判断、推理和求解;针对不同的 问题(或需求),会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模型求解。

4.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:能对工作和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简单问题,作出分 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。

二、考试内容

(一)集合

1.理解集合的概念、元素与集合的关系。

2.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、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,能灵活地用列举法或描述法 表示具体集合。

3.掌握集合间的关系(子集、真子集、相等)能分清子集与真子集的联系 与区别,分清集合间的三种关系和对应的符号;能准确应用“元素与集合关系” 和“集合与集合关系”符号。

4.理解集合的运算(交集、并集、补集),能熟练地进行集合的交、并、补 运算,会借助数轴进行不等式形式的集合运算。

5.了解充要条件,能正确区分一些简单的“充分”、“必要”、“充要”条件实 例。

(二)不等式

1.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,掌握不等式的三条性质,会根据不等式性质解一 元一次不等式(组)。

2.掌握区间的基本概念,能熟练写出九种区间所表示的集合意义,能直接应 用区间进行集合的交、并、补运算,能将不等式的解集用区间形式表示。

3.掌握利用二次函数图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,能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 写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。

4.了解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,会解简单的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 不等式。

(三)函数

1.理解函数的概念,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(仅限含分母,开平方及两者综 合的函数)、函数值和值域。

2.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,会根据题意写出函数的解析式,列出函数的表格, 能通过描点法作出函数图像。

3.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,能根据函数图像写出函数的定义域、值域、最大 值、最小值和单调区间;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定义,能根据定义和图像判断函数的 奇偶性。

4.理解函数(含分段函数)的简单应用,会根据简单的(删除目标)函数(含 分段函数)的解析式写出函数的定义域、函数值、作出图像,并能用函数观点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
  (四)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

1.了解实数指数幂,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,能对根式形式和 分数指数幂形式进行熟练转化,能熟练运用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计算和化简 式子。

2.了解幂函数的概念,会从简单函数中辨别出幂函数。 3.理解指数函数的 概念、图像与性质,掌握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并举例,能根据图像掌握指数函数 的性质(包括定义域、值域、单调性)。

4. 理解对数的概念并能区别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,掌握对数的性质(含 loga1,loga10),能运用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。

5.了解积、商、幂的对数运算法则,记住积、商、幂的对数运算法则并能在 简化运算中应用。

6.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、图像和性质,能举出简单的对数函数例子,会描述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。

7.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,能应用指数函数、对数函数的性质 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题。

(五)三角函数

1.了解任意角的概念,能陈述正角、负角、零角的规定,对所给角能判断它 是象限角还是界限角,能根据终边相同角的定义写出终边相同角的集合和规定范 围内的角。

2.理解弧度制概念能熟练地进行角度和弧度的换算。

3.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、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,会根据概念理解这

三种函数的定义域,判别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(正弦函数、余弦函数、正切函

数)正负;会求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(正弦函数、余弦函数、正切函数)。

4.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:

sin cos 1

,

tan  sin cos

,会利

用这两个基本关系式进行计算、化简、证明。
5.了解诱导公式: 2k      的正弦、余弦和正切公式,并会应用

这三类公式进行简单计算、化简或证明。 6.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,能用“五点法”作出正弦函 数的图像,并根据图像写出正弦函数的性质。 7.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,能根据余弦函数图像说出余弦函数的性质。 8.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。

(六)数列

1.了解数列的概念,发现数列的变化规律,并写出通项公式。

2.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,通项公式,前 项和公式,会利用已知公式中的三 个量求第四个量的计算。

3.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,通项公式,前 项和公式,会利用已知公式中的三 个量求第四个量的计算。

4.理解数列实际应用。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,会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 关系,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简单问题。

(七)平面向量

1.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,能利用平面中的向量(图形)分析有关概念。

2.理解平面向量的加、减、数乘运算,会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、三角形法则 和数乘运算法则进行有关运算。

3.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,会用向量的坐标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、判断向 量是否共线。

4.了解平面向量的内积,理解用坐标表示内积、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垂直关 系。

(八)直线和圆的方程

1.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。 2.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,能利用斜率公式进行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。3.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,能灵活应用这两种方程进行直线的

有关计算。 4.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,掌握直线几种形式方程的相互转化,会由一般式

方程求直线的斜率。 5.熟练掌握两条相交直线交点的求法,会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。 6.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,会求过一已知点且与一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

程。
7.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,会求过一已知点且与一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方

程。
8.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,会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。 9.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,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求圆的圆心

坐标和半径;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。 10.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,会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判断直

线与圆的位置关系。 11.理解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的应用,会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非常简单

的应用题。

(九)立体几何

1.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,了解确定平面的条件。

2.理解直线与直线、直线与平面、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,会借助空 间图形理解几种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。

3.了解直线与直线、直线与平面、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,会利用简单的空间 图形进行有关角的计算。

4.理解直线与直线、直线与平面、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,会借助空 间图形理解几种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。

5.了解柱、锥、球的结构特征及侧面积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(不要求记忆 公式)。

(十)概率与统计初步

1.理解分类、分步计数原理,能利用分类、分步计数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。

2.理解随机事件,会判断随机事件、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。 3.理解概率及其简单性质,会求简单的古典概型的概率。

三、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

(一)考试形式

考试采用闭卷、笔试形式。全卷满分 50 分。考试不使用计算器。

(二)试卷结构

试卷包括二个部分,第一部分为选择题,共 题,每题 分,计 25 分;第 二部分为填空题,共 题,每题 分,计 25 分。

全卷 10 个小题。试题类型由单项选择题、填空题构成。
题型 题量 小题分 计分

单项选择题 5 5 25 填空题 5 5 25 合计10 50

page9image1670523968 page9image1670524256 page9image1670524544 page9image1670524832 page9image1670525120 page9image1670525408 page9image1670525696 page9image1670526112page9image1670526400 page9image1670526688 page9image1670526976 page9image1670527264 page9image1670527552 page9image1670527840 page9image1670528128 page9image1670528672page9image1670528864 page9image1670529152 page9image1670529440 page9image1670529728

第三部分 英 语

一、考试范围和要求

(一)语言知识

要求考生掌握英语基础阶段的语言知识,并具有一定的运用能力。

(二)语言运用

要求考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,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。能 阅读和有效运用有关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、生活等方面的文献,以满足学生 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。

二、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

(一)考试形式

考试采用闭卷、笔试形式。全卷满分为 30 分,笔试不进行听力考试。

(二)试卷结构

试卷由三部分组成。

第一部分:语音

本部分测试考生对国际音标的读音规则等的掌握情况。共 小题,每小题 分,满分 分。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 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划线部分读音与其他 个不同的选项。

第二部分:英语知识运用

本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、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。共 10 小题,每小题 分,满分 10 分。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,要求考生 从每题所给的 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。

第三部分:阅读理解

本部分测试考生阅读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。共 小题,每小题 分,满分 15 分。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短文的内容,从每题所给的 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 项。

三、有关说明

(一)关于词汇使用范围的说明

认知《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》基础模块所规定的 1700 个左右的单词、 200 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及 200 个左右的与日常生活、工作相关的实用词汇。

(二)题型说明

1.语音
语音着重考查国际音标的读音规则等。
2.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着重考查语法和词汇知识在特定语境中的应用,并保证主干知识的

覆盖面。 3.阅读理解

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获取、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。所选语言材料应力求 题材丰富、体裁多样、语言地道,并且能够贴近社会、贴近时代、贴近生活。

试卷题目数、计分和时间安排如下:
内容 题量 
小题分 计分

page11image1669829056 page11image1669829344 page11image1669829632 page11image1669829920 page11image1669830208 page11image1669830496 page11image1669830784page11image1669831200

第一部分:单词辨音 第二部分:英语知识运用 第三部分:阅读理解

5 1 5 10 1 10 5 3 15 总计 20 30

page11image1669840000 page11image1669840288 page11image1669840576 page11image1669840864 page11image1669841152 page11image1669841696 page11image1669841888page11image1669842176 page11image1669842464 page11image1669842752 page11image1669843040 page11image1669843328 page11image1669843616 page11image1669843904page11image1669844192 page11image1669844480

(三)识记内容说明

1.语音:26 个字母的读音;国际音标中 48 个音素的读音;不同类音素的发 音规则;单词基本拼读规则;语音、语调规则;熟练区分易混音素、字母的发音;

2.词汇: (1)名词:可数和不可数名词、名词的复数形式、名词所有格、专用名词。 (2)代词:人称代词、物主代词、指示代词、疑问代词、关系代词、不定

代词。 (3)数词、冠词:基数词和序数词;定冠词、不定冠词。 (4)介词和连词:基本介词、介词短语、连词。

(5)形容词和副词: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和基本用法。 (6)动词: 1)动词的种类:行为动词、系动词、助动词、常见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。 2)动词的时态、语态:一般现在时、一般过去时、一般将来时、现在进行

时、过去进行时、过去将来时、现在完成时、过去完成时主被动的构成和基本用 法。

3)非谓语动词:动词不定式、V-ing 形式与 V-ed 形式的基本用法。 3.句子:
(
1)句子种类:陈述句、疑问句、祈使句、感叹句。 (2)句子成分:主语、谓语、表语、宾语、宾语补足语、定语、状语。 (3)简单句:基本句型。

(4)并列句:基本句型。 (5)复合句:主语从句、宾语从句、表语从句、定语从句、状语从句。 (6)倒装结构、主谓一致、强调句型:基本用法。
4.交际常用话题:
(
1)问候与告别 (2)介绍 (3)感谢与道歉(4)约会与邀请 (5)祝愿

与祝贺 (6)求助与提供帮助(7)赞同与反对 (8)接受与拒绝(9)问路(10) 劝告与建议 (11) 打电话 (12)购物 (13)谈论天气(14)就医

5.阅读常见的话题项目表:

(1)个人、家庭与朋友(2)兴趣与爱好 (3)学校生活(4)工作 (5) 日常活动 (6)饮食与健康(7)休闲娱乐 (8)旅游(9) 人际关系(10)环境 (11)科学技术 (12)节日与习俗


推荐专题
留言咨询
* 姓名
* 手机
* 所在学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