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客服

联系客服

400-023-1785

微信咨询

微信扫码咨询

在线客服

顶部

切换栏目
选择分类
单招政策
考试科目
考试大纲
招生简章
报名时间
考试时间
招生计划
招生院校
历年试题
分数线
成绩查询
报考流程
单招培训
开班公告
选择地区
重庆专高职分类
云南专单招
河南专单招
河北专单招
点击筛选
取消筛选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单招资讯 > 正文

2025单招必看④ | 假如语文考试以“春晚机器人扭秧歌”为考点,应该怎么出题?

2025-03-03
来源:好老师升学帮
阅读 1536
导读:2025年,是“春节”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第一个春节。而在2025年春晚的舞台上,《秧BOT》节目以机器人与传统秧歌的奇妙融合,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。这一精彩表演,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狂欢,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与科技内涵,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与现代、创新与传承的深入思考。

2025年,是“春节”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第一个春节。而在2025年春晚的舞台上,《秧BOT》节目以机器人与传统秧歌的奇妙融合,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。这一精彩表演,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狂欢,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与科技内涵,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与现代、创新与传承的深入思考。

图片

如果2025单招考试以此作为考点,应该会从哪几方面来考呢?


01、作文题


材料作文:

提供一段关于“2024年春晚机器人扭秧歌”的背景材料,描述机器人如何结合传统秧歌舞步与高科技,展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。

要求:请结合材料,以“科技与传统的碰撞”为主题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,题目自拟。


【内容解析】

1. 传统与创新的关系

核心立意: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,创新也不是对传统的否定,而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。

深层思考: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?科技创新如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?

2. 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

核心立意:传统文化需要在时代发展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,而时代发展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。

深层思考: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保持文化的根脉?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彰显民族文化的独特性?

3. 科技与人文的融合

核心立意:科技不仅是工具,更是文化表达的新载体。科技与人文的融合,能够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。

深层思考:科技如何赋能传统文化?人文精神如何引导科技发展?

4. 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

核心立意:只有对自身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自信,才能在创新中保持文化的独特性;只有具备创新精神,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。

深层思考:如何在创新中增强文化自信?如何在文化自信中推动创新?

5.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

核心立意: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来实现新的表达形式,技术也需要艺术的滋养来提升人文价值。

深层思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如何推动文化创新?如何在技术发展中保持艺术的人文关怀?


参考范文

秧歌与代码共舞:传统在创新中永生

2025年春晚舞台上,《秧BOT》节目以其独特的创意震撼了所有观众。机器人精准地演绎着传统秧歌的每一个动作,将古老的民间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。这一幕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,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隐喻:传统与创新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存在,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。

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。秧歌作为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,承载着农耕文明的集体记忆。从陕北高原到华北平原,从田间地头到节庆庙会,秧歌以其独特的舞步、鲜艳的服饰、欢快的节奏,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。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:"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。"秧歌中蕴含的不仅是舞蹈动作,更是一个民族对生活的理解与表达。

科技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。《秧BOT》节目中,机器人通过精确的程序控制,完美复现了秧歌的每一个动作细节。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,而是以新的形式延续传统的生命力。就像敦煌壁画通过数字化技术获得新生,故宫文物借助VR技术重现光彩,科技正在为传统文化打开新的表达空间。

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创造新的文化形态。《秧BOT》的成功启示我们,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,而是活态的文化基因。当秧歌遇上机器人,当传统艺术拥抱现代科技,产生的不是简单的拼凑,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。这种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,又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。

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,我们更应该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创新,以敬畏的态度传承传统。传统文化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,创新则是汇入其中的支流,共同滋养着中华文明的生命力。让我们期待更多像《秧BOT》这样的创新实践,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永葆生机,让中华文明在传承中绽放异彩。



02、阅读理解题

现代文阅读:

提供一篇关于“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”的论述文或新闻报道(可能与机器人扭秧歌相关),设置以下题型:

分析文中“机器人扭秧歌”的象征意义。

结合文本,谈谈科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。


问题1:分析文中“机器人扭秧歌”的象征意义。

作答:

“机器人扭秧歌”象征着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可能性。机器人代表现代科技的尖端成果,而秧歌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二者的结合,既展现了科技的力量,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。这一场景象征着传统文化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新生,同时也暗示了未来社会中,科技与人文将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,共同推动社会进步。

问题2:结合文本,谈谈科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。

作答:

科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是双重的。一方面,科技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。例如,机器人扭秧歌通过春晚舞台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扩大了其影响力;同时,科技手段(如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)可以让更多人便捷地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。另一方面,科技也可能对传统文化的原真性造成冲击。如果过度依赖科技,可能会削弱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人文精神。因此,科技在传承传统文化时,应注重保护其核心内涵,避免流于形式。



03、文化常识题

题参考:

秧歌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,以下关于秧歌的说法正确的是( ):

A. 秧歌起源于唐代,盛行于北方农村。

B. 秧歌的表演形式包括扭、唱、扮、舞等。

C. 秧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
D. 秧歌与科技结合是近年来的创新尝试。

答案是:B、C、D


推荐专题
留言咨询
* 姓名
* 手机
* 所在学校